乳企半年度巡回:价值洼地与陷阱共存

来源:BOB综合体育官方APP地址    发布时间:2025-09-12 20:38:47

  具体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28家上市乳企实现营收总额1901.48亿元,同比下降1.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23.99亿元,同比下降14.83%。

  有意思的是,通过营收和利润的数据能更加进一步看到,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占了行业过半利润的头部两强,业绩分化加速,伊利股份营收逆势增长3.37%至619.33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蒙牛加速下滑,营收同比-7.2%,利润同比-16.37%。

  另一方面,区域乳企继续承压,皇氏集团、燕塘乳业等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优然牧业、现代牧业、西部牧业等上游乳企则出现亏损。

  出现分化的原因,在深入看过多家乳企的半年报后,会发现,当前大部分乳业仍面临供需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与零售渠道持续变革等多重挑战。

  而下游头部乳企通过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在下行过程中主动求变,透露出回暖的迹象。

  总的来看,在连续多年的调整之后,下游的头部企业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主要乳企的价值可能也要被重新讨论。

  上半年,在行业头部中,最亮眼的企业,一个是营收新高的伊利股份,另一个是通过差异化竞争的羊奶粉“一哥”澳优。

  202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实现盈利收入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同时创了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扣非净利润70亿,较上年同期大涨31.8%。

  其中,最亮眼的是二季度,Q2营收289亿元,同比微增5.8%;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45%。

  回顾伊利股份过去四个季度的营收增长率:-6.7%、-7.1%、1.4%、5.8%,能够正常的看到营收增长率在持续好转。

  就此,有不少网友开始发挥想象力:若今年Q3营收能继续反弹,增长率维持到10%以内,还可以大胆猜测公司将进入新一轮的业绩上升通道。

  具体到业务层面,会发现这种猜想不无道理,主要是伊利的业务基本盘和第二增长曲线.基本盘稳定,降幅收窄

  2.第二增长曲线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相比于2024年同期的145亿元,增长14%。

  所以,在新的周期内,基本盘稳定向好,第二增长曲线甚至已经跑到行业第一的伊利股份,要重回聚光灯下了。

  天眼查APP显示,上半年,澳优实现盈利收入38.87亿元,同比增长约5.6%,净利润约1.81亿元,同比增长21.16%,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而这份增长的来源是差异化的思路。

  不同于大部分企业受困于国内市场和牛奶制品,澳优一直在积极的开拓羊奶粉这一品类和海外市场。

  尼尔森IQ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澳优羊奶粉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至30.4%,2025年上半年,澳优自有品牌奶粉业务整体营收约28.26亿元。其中,羊奶粉业务同比增长3.1%。

  更出色的是在海外,澳优国际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欧盟7.21亿,同比增长69.09%;南北美洲1.83亿,同比67.42;中东2.96亿,同比增长49.43%,东南亚4,824.90万,同比增长2.02%,澳洲3,852.00万,同比增长186.48%。

  目前,拳头品牌“佳贝艾特”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加65.7%至约4.83亿元,整个海外营收已经接近13亿,无论是规模还是营收占比都进一步提升。

  想要读懂澳优的战略,就要认清一个现实,奶制品行业,其实一直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即“你有我也有”的问题,当产能过程,供需失衡,你可能就必须面对同质化的价格竞争。

  想规避这种偏恶性的竞争,就要可提供其他人提供不了的产品或服务,而这样的产品或服务又是客户所需要的,那么你的产品或服务就拥有了差异性,拥有了竞争优势或者叫护城河。

  澳优的这两则战略,其实是绕开了双寡头,绕开了过剩的供给,开辟出新的战场,即创造新的心智,抢占新的心智,从结果上看,澳优一直在强化着这个过程。

  当然,既然行业呈分化的趋势,有持续改善基本面,向上增长的伊利股份,澳优,新乳业等企业,

  说起蒙牛和飞鹤,颇有些难兄难弟的感觉,蒙牛年初给了市场一个巨大的“惊喜”,不少资深研究员预测“脱靶”,到了年中,飞鹤又来了一次。

  财报显示,中国飞鹤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下降9.36%;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滑46.66%。客观的说,营收利润双降

  ,对此飞鹤也表示:下滑原因是公司收到的政府救助减少,以及对全脂奶粉产品做减值计提。

  上面我们说过,伊利已完成了对飞鹤的超越,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占有率达到18.1%,首次跃居全国第一,而能够超越飞鹤的主因,除了多年深耕的品牌战略,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上半年,主要乳企都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推动了生育补贴,加上宏观政策对教育、生育的有效推动,婴配奶粉行业有探底回升的趋势。所以,客观的讲,上半年是抢占新用户心智的理想时机。

  蒙牛也是类似的问题,既没有守住液态奶的基本盘(同比-11.22%),也没有吃到细分行业的红利,空间进一步被伊利等企业挤压。

  总的来说,在经过几年的蛰伏之后,一些乳企已经进化出了一条在恶劣环境中前进的体系,股价和利润完全有可能是在持续好转的宏观环境下迎来戴维斯双击。

  不过好在,在上半年我们正真看到不少积极乐观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会加速下一周期的到来。

  根据我们的跟踪和观察,上半年整个行业出现了不少亮点,其中管理生产上引入AI技术,上游奶源国产化自主化加强,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增长这三点尤其令人关注。

  AI的加入,给乳企从上游到下游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头部企业的经验可完全向下复用,

  :在牧场环节,AI技术获得了深入应用,奶牛们佩戴着智能项圈,这些设备能24小时监测奶牛的体温、步数、反刍次数、躺卧时间,甚至心情状态。基于这一些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及时预警奶牛疾病,并优化饲喂方案。比如飞鹤就构建了智能饲喂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奶牛个体的产奶量、泌乳周期、营养需求等参数,动态调整饲料配方。

  :在生产制造环节,AI技术大多数都用在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和生产效率。比如蒙牛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对产品包装和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大大降低了次品率。同时,蒙牛还利用AI算法优化能源管理系统,根据生产负荷实时调整设备能耗,实现了单吨产品能耗降低10%​ 的目标。

  下游供应链:在供应链环节,AI技术大多数都用在优化物流路径、预测市场需求和实现智能调度。

  比如光明乳业,通过智能化系统中350万个家庭订阅数据,公司可自动优化产品配比,使低温奶复购率增长40%。

  另外,还能依托AI支撑的高度柔性供应链,用户可随时变更配送时间、品类与频次,日产量2600吨的工厂能精准执行上百种定制化订单。说起来,AI的兴起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爆发性的增长在上半年才有所体现,能够迅速的将AI融入到生产环节当中,可见这些传统乳企的管理理念并不落后。

  奶源方面,虽然上游企业面临着供给过剩的窘况,但不为人知的是,我们的种牛仍需要进口。

  这就像过去的芯片,汽车,手机等行业走过的路一样,国内的乳业也需要完成国产化的进程。上半年,光明乳业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起核心种源技术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培育出综合育种值(GTPI)3000以上种公牛48头,其中种公牛“冠军侯”的GTPI高达3389,成功跻身全球种公牛排行榜第92名,成为中国首头进入国际百强的本土种公牛。

  意味着自此,从源头保障原料奶的高品质与可持续供应成为现实,在量产奶源方面,中国乳业自主可控发展有了关键基础。

  在向善财经看来,光明乳业在核心种源技术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意义不亚于工业领域的技术突破。

  乳业行业的核心种源技术突破,好比汽车行业学会自主制造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未来高品质量产不必再受制于人。自此,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喝上品质新鲜奶这件事儿,有了更充分的源头保障。

  同时,下一周期,供给端的降本也有了保障,而能提供种牛的企业也可当作重点的观察对象。

  上半年,整个行业的产品的结构有了新的变化,高蛋白、益生菌、低糖低脂等产品快速增长。

  这意味着,以往靠规模和低价竞争的路走不通了,乳企一定要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品类和渠道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除了传统的“鲜奶”发展迅速(新乳业,蒙牛鲜奶业务增长超20%),面对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功能性产品不断涌现。

  比如蒙牛旗下“冠益乳”推出了全国唯一“健字号”小蓝瓶保健酸奶。总的来说,这些新的变化,都是在尚未出现决定性拐点的供需当中,从生产,成本,产品结构当中寻求新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游客成袋装走茶卡盐湖铺路的盐?景区回应:确有此事,不建议拿,凭套票可免费领食用盐

  坚守高端奶粉定位,倡导“全面营养 尽兴成长”育儿理念,海普诺凯1897底气何在?

  京东、天猫公布iPhone17预约数据,较iPhone 16系列增近3倍

  长沙西贝门店将“罗永浩菜单”打印供顾客参考:未推出专属套餐,但可单点同样菜品

  37岁的于朦胧身亡:揭开了娱乐圈最残忍的线年,杨幂已是刘恺威高攀不起的存在

  锐评Model YL:日均订单破万的六座特斯拉比理想i8和乐道L90好?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