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配粉市场存量绞杀:飞鹤第二曲线缺席、伊利争抢“销量第一”

来源:BOB综合体育官方APP地址    发布时间:2025-10-31 09:04:35

  或许是统计口径有所出入的缘故,飞鹤和伊利一时间难分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随着新生儿数量连续多年的断崖式下跌,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已告别“躺赢”阶段,郑重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集中度持续抬升,CR10(行业内前10家公司市场占有率)从五年前的75%攀升至92%,行业头部企业之间的厮杀愈发激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于2025年2月发布的调研认证,飞鹤奶粉在2019年至2024年间已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第一。从“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到“聪明宝宝喝飞鹤,全球销量第一”,中国飞鹤已连续多年稳坐婴配粉行业的龙头宝座。

  然而,根据这家龙头老大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飞鹤的营收与净利创下近五年新低。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飞鹤实现营业收入91.51亿元,同比减少9.4%;期内溢利为10.33亿元,同比减少46.0%,营收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净利润腰斩。

  这份财报的发布,不仅暴露了中国飞鹤自身经营中的一些隐患和风险,更折射出头部企业在当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萎缩、需求疲软背景下的转型困境。

  中国飞鹤始建于1962年,总部在丹顶鹤的故乡黑龙江齐齐哈尔,是中国最早的奶粉生产企业之一。作为迄今已有60年专业乳品制造历史的企业,中国飞鹤打造了一条从奶源到终端,完全自主掌控的全产业链。

  2003年,中国飞鹤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业;2005年,中国飞鹤又成功转战纽交所主板,再次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乳企;2019年,中国飞鹤再度回归港交所上市,以发行价计彼时公司市值超过670亿港元,是港交所历史上首发市值最大的乳品企业。

  从纳斯达克到纽交所,再到回归港交所,中国飞鹤“三连跳”的每一步都踩准了中国乳企资本化的关键节点,三次敲钟都刷新了行业天花板。

  然而,没有一条道路是铺满鲜花的,时而也会荆棘丛生。从2025年半年报的表现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国飞鹤当下正面临着荆棘与坎坷。

  2025年上半年,中国飞鹤的营业收入若划分产品结构来看,主要由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他乳制品、营养补充品三大板块构成,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收入为90.41亿元,占营收比约达99%,但这一项产品收入却叫上年同比下滑9.47%。

  对此,中国飞鹤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指出,收入下滑主要由于公司贯彻“鲜萃活性营养”战略,为保持货架产品的新鲜度及健康度,主动降低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库存,同时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消费的人提供了生育补贴所致。

  先来看库存情况,根据以往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中国飞鹤的存货账面价值为22.6亿元,达到近年峰值,截至2024年末其存货账面价值回落至21.5亿元。但在其主动降库存后,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的存货仍然有20.5亿元,显然公司主动降库存的成果收效甚微。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出生率从2019年的10.48‰下降至2024年的6.77‰。2024年,我国新生儿的数量下降至954万人,较2023年减少约100万人,降低幅度约为10%。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同比下降7%至8%,预计全年将进一步降至757万人至806万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显示,由于中国婴儿出生率降低,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销售量自2019年开始下降,预计2020年至2025年市场的零售销售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1%。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飞鹤亦或是整个婴配粉市场在短时间内都没办法摆脱需求端的结构性萎缩。

  事实上,婴配粉产品一直是中国飞鹤的统治区。虽然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但中国飞鹤婴配粉全渠道的市场占有率及销量继续稳居国内市场第一,市场地位在大力营销投入之下仍然稳固。不过,在今年不同寻常的是,“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销量第一”的地位受到了来自伊利股份(600887.SH)的威胁与挑战。

  多年以来,伊利股份与中国飞鹤始终是我国婴配粉行业的“双子星”。8月28日,伊利集团在公众号一篇名为《伊利集团中国婴幼儿奶粉销量第一!实力彰显行业领导地位!》的发文中指出,尚普咨询向伊利集团颁发“中国婴幼儿奶粉销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市场地位声明书。

  另据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零研数据综合显示,2025年上半年伊利集团整体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占有率达到18.1%,较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跃居全国零售额市场占有率第一。

  同日,伊利集团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伊利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稳居亚洲乳业第一,绝对龙头一马当先的优势持续扩大。

  或许是统计口径有所出入的缘故,两大行业龙头一时间难分谁才是真正的“第一”。但从财报中可以窥见,中国飞鹤与伊利集团在收入体量、盈利水平与战略布局上正展开激烈的全方位角逐。

  不过,在婴配粉市场的持续萎缩下,即使是婴配粉行业的龙头老大,也不得不被迫转型。

  从伊利集团的半年报来看,伊利集团继奶粉整体销量夺得中国市场第一后,依托液态奶、成人粉、营养品等全品类协同,差异化和结构化战略优势持续扩大。报告期内,伊利成人奶粉也稳居行业第一,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

  伊利集团表示,公司在与同仁堂强强联合共拓药食同源市场的努力下,“欣活”品牌及各子品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人营养品整体营收双位数增长。同时,公司奶酪、乳脂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超20%;奶粉及奶制品营收同比增长14.26%,已成长为公司新的战略增长极。

  对比来看,中国飞鹤在成人奶粉、奶酪、液态奶等延伸品类的布局仍处于战略重视,但收入占比较低的阶段,对公司业务贡献非常有限,远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之势。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其他乳制品(成人粉+液态奶+奶酪等)收入占比约为7%-8%,营养补充品占比约为1%,延伸品类合计不足9%。由于婴配粉业务贡献独大,中国飞鹤的产品布局显得单一且单薄。相较之下,伊利集团的多元化布局则更为均衡。

  若未来婴配粉赛道持续性萎缩,中国飞鹤仍未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可能公司会缺乏避险业务作为支撑,只能眼睁睁看着收入及利润被流沙式吞噬,曾经高举高打的“奶茅”或也将在资本杀估值的漩涡里跌入深不见底的价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