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草”到“一杯奶”解码蒙牛绿色足迹
4月28日,蒙牛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全球乳业加速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背景下,蒙牛不仅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领域的战略布局,更折射出中国乳业在“双碳”目标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的变革逻辑。
随着乳业面临的国际性竞争压力及消费者对于“清洁”标签的需求,从合规到创新,既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蒙牛构建的“绿色生产力”,我们大家可以窥看其对于ESG前瞻性布局,带来的长远影响,以及其为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样本。
对于全球乳业来说,正面临两大压力:绿色壁垒与消费需求倒逼转型。近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推动的低碳贸易壁垒广受关注,有人称之为“碳关税”,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口企业更应抓住政策窗口期,构建面向未来的碳竞争力。
与此同时,花了钱的人“清洁标签”(如减碳、零毁林、动物福利)的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国际食品巨头如达能、雀巢已提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并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和再生农业重塑竞争力。在此背景下,蒙牛早已布局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展示出了其巨大的前瞻性效果。
报告显示,2024年蒙牛以3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全球首个液态奶宁夏“灯塔工厂”,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其数智化生产将经营成本降低32%,交付周期缩短55%,成为应对国际竞争的硬实力。
“灯塔工厂”是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而和2024巴黎奥运会一样引人瞩目的,是蒙牛集团在奥运期间所展现的绿色领导力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蒙牛通过一系列深入人心的ESG活动,不仅为巴黎奥运增添了绿色与活力,更为全球乳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事实上,对于中国优秀企业来说,ESG慢慢的变成了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成了国际上更受欢迎的“通行证”。
从国内来说,乳业承担了“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一方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畜牧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其中奶牛的温室气体排放尤为显著,乳业减排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奶业振兴被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需通过产业联动实现共同富裕。
蒙牛的实践显示,其通过“GREEN战略”将减碳与助农结合:2024年为上游牧场提供24亿元金融帮扶,并从2009年开始,在世界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上“治沙种奶”,在沙漠上建立了“草—畜—肥—田—草”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成功构筑起沙漠“有机链条”,产出有机好牛奶;同时,蒙牛坚持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使用,致力于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深度评估生物多样性风险,严格遵循国家与地方生态安全底线,同时又带动农牧民增收。此外,蒙牛累计捐赠10亿元覆盖2500万学生,并通过“营养普惠工程”推动教育公平。
事实证明,企业通过与ESG原则的结合,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对于乳业企业来说,安全优质的奶源是打造高质量乳制品的基石,蒙牛从始至终坚持绿色生产与供应链风险管控。报告数据显示,遵循《蒙牛牧场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蒙牛对原奶供应商从源头节选、准入评估、过程监控到优化推出的所有的环节进行全流程管控,截至 2024 年底,蒙牛新增 15 个合作原奶供应商,合规率达到 100%。与此同时,蒙牛坚持绿色生产,37家绿色工厂年减碳13.8万吨,曲靖工厂实现连续三年“零碳认证”。
2021年,蒙牛结合自己业务特色,深度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制定了“GREEN可持续发展战略”,涵盖可持续的公司治理、共同富裕的乳业责任、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负责任的产业生态圈以及营养普惠的卓越产品五大方面,并提出了“2030碳达峰、2050碳中和”目标。2024年,蒙牛迭代升级“GREEN战略”,建立“双重重要性矩阵”(影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筛选21个核心议题,并发布全球乳业首份《自然相关信息公开披露报告》(TNFD),推动ESG管理从“合规披露”转向“价值创造”。
事实证明,蒙牛此举不仅提升投资者信心,MSCI ESG评级维持AA,为行业最高等级,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披露框架。
而ESG评级带来的对企业治理能力的肯定,不仅可降低融资成本(AA级企业易获绿色信贷),对长期资金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彭博情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25年,ESG托管的资产池规模预计将从去年的35万亿美元增至50万亿美元。蒙牛凭借AA评级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指数,吸引了贝莱德等长期资本增持。今年4月10日,贝莱德在蒙牛乳业的持股比例更是从4.99%升至5.01%。
从消费端长期看,绿色溢价需通过产品高端化(如有机奶、减糖产品)转化,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在2021年销售额已突破300亿元大关,作为蒙牛液态奶中的高端大单品,特仑苏对蒙牛液态奶业务的增长贡献显著,也从侧面显示市场对蒙牛ESG溢价的认可。
对于企业来说,从合规到创新,既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蒙牛构建的“绿色生产力”,我们大家可以窥看乳业转型的样本。
——全产业链整合。乳业ESG需覆盖“从牧场到餐桌”,蒙牛的“零毁林”供应链与沙漠治理模式,为行业提供了范本。
供应链端,蒙牛通过《大豆-零毁林联合行动方案》减少毁林风险,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2023年与中粮国际达成6.2万吨“零毁林”大豆采购意向,成为国内乳业首个实现该目标的案例,2024年采购可持续认证大豆5.1万吨,并实现100%原奶可追溯。全产业链的整合,既能增强供应链韧性,也符合国际ESG投资趋势。
从产品端来看,产品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能够更好地传递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给予消费者更直观的绿色体验。目前,蒙牛产品的纸质包装,82%已通过可持续森林体系认证,100%产品外包装箱用纸由回收再生纸制成。蒙牛旗下有多款低碳产品在市场上亮相,涵盖了常温奶、冰激凌奶粉等多个品类。
——技术创新驱动:数智化(如灯塔工厂)与产品创新(营养强化、减碳包装)是平衡成本与效益的关键;在产业上游以创新科技,成功打造出生态与产业双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宁夏工厂为例,打造5G+立体化、效益化、高效化、智能化一体的“绿色智慧”工厂,实现了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不仅更精准地洞察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确保了产品从源头到终端都经过严格的品质把控,保障每一滴乳制品的营养和安全,从而让数智驱动的乳业新质生产力从蓝图变为现实,并实现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碳排放量的大幅下降。
——利益相关方协同:通过金融帮扶、公益项目与农户、消费者、投资者建立共生关系,既助力企业开拓新业务、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也助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蒙牛的ESG实践样本证明,其战略前瞻性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而随之构建的“绿色生产力”,也将成为无法替代的长期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媒:坎宁安因在社媒上发布批评WNBA裁判的内容,被联盟罚款500美元
山姆回应有机大豆被指质量降级:更换为高蛋白大豆,仍满足普通大豆一级标准
前无古人!Mate 80要搭载全新国产旗舰CMOS:华为手机早已100%国产化
有点陌生!中国男篮三分21中10&命中率达47.6% 对手仅18投3中